摘要:
油罐清洗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必备工艺。但是,由于工业设备常年在特殊环境下运作,导致油罐内壁上积累了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油罐清洗工人在日常工作中主体暴露于有害气体的长期影响下易发生职业病。因此,深入了解油罐清洗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对于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油罐清洗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正文:
一、油罐清洗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油罐清洗工人长期在受有害气体影响下工作,导致他们易得到以下职业病:
(一)湿热环境引发的职业病
油罐清洗许多都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的,因此工作环境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清洗工人出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长时间处在湿热环境下会导致清洗工人出现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其生命安全。
(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职业病危害
在进行油罐清洗过程中,常常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主要对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部位产生刺激和损害,引发气道炎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过敏等职业病。其中,硝酸等腐蚀性较强的酸液一旦接触到人体会引发严重的腐蚀,对人体造成极严重的损害。
(三)粉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职业病危害
油罐清洗在清理过程中,常常产生大量粉尘。大量吸入粉尘会引发溶解、吸附和刺激有害气体的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肺炎、气胸等疾病,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更会导致工人出现严重肺部损伤甚至死亡。
二、油罐清洗职业病防控对策
为了保障油罐清洗工人的身体健康,减少其暴露在有害物质下的风险,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建立安全保障制度
为了确保工人在日常清洗工作中不受伤害,企业应强化管理,对油罐清洗工作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要求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加强工人防护
在工作时,工人应配戴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有效防止对呼吸道、皮肤等重要部位的直接接触。企业还应为工人提供必要的体检、职业病筛查等服务,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三)使用化学中性清洗剂
传统的油罐清洗方法需要使用腐蚀性较强的强酸、强碱制剂来进行清洗。现代清洗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油罐内壁上的污垢,还可以保证使用中替换液体的化学性质中性。其中,凯利环境集团
专业化工清洗技术不仅可以去除油罐内壁的油渍,炭化物,铁锈和污垢,而且还可将表面处于被腐蚀状态的锈层转化为一种类似于氧化铝的酸性物质从而形成保护膜,延长锅胆的使用寿命。
(四)多方面的环境卫生治理
企业应该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油罐内的积尘和有害气体,比如在操作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通风措施,保持油罐内环境干燥,对于油罐清洗后,采取CO2气保的方式确保油罐内环境出入持续稳定。
三、结论
针对油罐清洗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降低油罐清洗工人的职业病发生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控体系,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制剂。此外,清洗工人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执行各项防护措施,远离有害物质的危害。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来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采用化学中性清洗剂成为清洗工作的必然趋势。巴洛仕开创全球化学中性清洗新技术应用是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一次创新突破,今后在化工石化领域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